夜行之子※
作者: 尤·奈斯博
1※
-因为一个没有反应、不做评判、只顾倾听的人身上有种迷人的虚无。这种人什么都不做就能让你打开话匣、吐露秘密。
想法: 有道理
9※
-上帝,爱情,孩子。仅此而已。总之他们终于找到了那种能为人生赋予崭新意义的东西。
13※
-那儿有个男人用手指敲着金属的门把手
想法: 看错了,以为是哈利,想念哈利
17※
-自尊心太强,团队精神不足,所以我还是把这些留给他自己发现的好。只有把这些视作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我给的提示,他们才会更积极地搜寻那个穿四十三码鞋、还从玫瑰花床上捡走一枚弹壳的人。
22※
-但现在她猛然意识到,一切理智都建立在阅历之上——对她而言,这不啻为一种新知。
23※
-我们有时自以为了解父母真实的一面,但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也许他们并不软弱。也许是某种迹象给你造成了错误的印象。要是他们其实非常坚强呢?要是他们为了拯救所爱的人,不惜死后身败名裂、丧失一切荣誉、背负所有的罪责呢?如果他们是坚强的,那你也应该是坚强的
想法: 快40岁了,从来都觉得父母很了不起,尤其是我母亲。
26※
-“在狗面前,你必须尽快树立自己的权威,并保持下去。记住,任何的善意,像是宠溺和原谅,都会被它们视作软弱。错误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这就是你的职责。明白吗?”
想法: 人也是这样
33※
-艾尔莎喜欢天主教,倾心于它的美学而非教义,还告诉他教堂建筑上的每个细节,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砖瓦、灰泥和彩色玻璃,都是如何被物尽其用地赋予了牵强到近乎可笑的宗教寓意。不过与此同时,这种简单的象征主义又传达出某种肃穆,某种言外之意,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那么多睿智之人信仰的力量,因而不容小觑。
想法: 说的好
-第二天醒来时,他奇怪地不再像往常那样头疼欲裂,明白生活仍将继续,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而且归根到底,这一切根本没有人关心。自那之后,他再也没有进过教堂。
想法: 感觉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译者水平上线了。前面部分差点弃了
35※
-有一次,他们发誓要毫无保留地把一切告诉对方,自那之后,他们都了解了对方承受真相的限度,而他们编织的故事,凝成支撑这个家的四壁和屋顶
40※
-这是否能就证明他,或者无论是谁,真的拥有自由意志?在同样的方程式、同样的几率、同样的回报率面前,人难道不是每次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有人说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你可能会遇见一个女人,你或许会有新的领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这的确不假,但那只是因为这些东西变重要了,因为方程式里的数字变了。但你还是在用老办法解题。随后,你会一次次做出新的选择,而你的决定完全取决于你脑中的化学物质、你已知的信息、你的生存本能与性冲动、你最深的恐惧,还有你后天习得的道德和从众的天性。我们惩罚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邪恶,而是因为他们的选择有违群体的利益。道德并非上帝赐予,也绝非一成不变,它不过是一套对群体有利的规则而已。那些不能遵守规则——也就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的人,永远也无法融入群体,因为他们并没有自由意志,不能自主选择,最多只有自由意志的幻觉。枉法之徒也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别无选择。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必须被淘汰,不能让他们繁衍后代,不能任由他们行为不端的基因污染整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