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设计》书摘

-
-
2024-03-27

第一章 存在之谜

哲学死了。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

相反地,M理论预言,众多的宇宙从无中创生。它们的创生不需要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上帝的干预。毋宁说,这些多重宇宙从物理定律自然地发生。它们是科学所预言的。每个宇宙在后来,也就是说,在像现在这个时刻,即在它创生许久之后,具有许多可能的历史和可能的状态。这些状态中的大多数完全不像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完全不适宜于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只有非常少的一些可让我们这样的生物存在。因而,我们的存在从这个大量集合中只选取出那些和我们的存在相协调的宇宙。尽管在宇宙的尺度下,我们是弱小和微不足道的,然而这使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造物主。

第二章 定律制约

爱奥尼亚科学是以强烈兴趣来揭示基本规律以解释自然现象为特征的努力,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巨大里程碑。他们的方法是理性的,在许多情形下得到令人惊异地类似于今天我们用更复杂方法使自己相信的结论。它代表了一个伟大的开端。但岁月更迭,爱奥尼亚科学中的许多都被遗忘了——只好重新发现或发明,有时甚至不止一次。

哲学家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年)基于如下原因反对原子论:与其成为自然哲学家天命的“奴隶”,不如追随神的神话。亚里士多德也拒绝原子的概念,因为他不能接受人是由无灵魂无生命的东西组成的思想。爱奥尼亚人关于宇宙不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是我们理解宇宙的里程碑,但是这种思想直到几乎20世纪后的伽利略才复活,而不再被抛弃,并被普遍接受。

自然定律必须被有意服从的观念反映了古人专注于为何自然如此这般行为,而非它如何行为

亚里士多德根据一些满足自己心智的原则建立起他的物理学。他隐匿不讨其喜欢的事实,并且把努力集中于事情发生之因,用相对少的精力去精确地详述所发生的。当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和观察差别显著不能忽视时,他的确去调整结论。可是那些调整通常只是做些特别解释,只比把矛盾之处贴上纸条糊起来略好一点。以那种方法,不管他的理论多么严重地偏离实际,他总是能改变至恰好似乎足以摆脱其冲突。例如,他的运动论指明重物以和它们重量成正比的恒速度下落。为了解释物体在下落时很清楚地增加速率,他发明了新的原理--当物体靠近其静止的自然地方时,它更喜悦地前进,也就是加速。今天,这个原理用来描述某些人似乎比描述无生命的物体更合适。尽管亚里士多德理论通常只有很小的预言价值,他的科学方法却支配了西方思想界几乎2000年之久。

尽管中世纪并没有一个连贯的哲学体系,但基调是宇宙只是上帝的玩具小屋,而宗教是远比自然现象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按照教皇约翰二十一世指示,1277年巴黎主教滕皮尔居然发表了应当予以谴责的219项错误或异端的清单。自然遵循定律的思想是其中一项,因为那与上帝的万能相冲突。有趣的是,数月后,教皇约翰的宫殿屋顶坠落将其砸死,这正是由于引力定律的效应。

第三章 何为实在

例如,由于变形,我们观察一个自由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会被金鱼观察成它是沿着一条曲线运动。尽管如此,金鱼可以从它们变形的参照系中表述科学定律,这些定律总是成立,而且使它们能预言鱼缸外的物体的未来运动。它们的定律会比我们参照系中的定律更为复杂,但简单性只不过是口味而已。如果一条金鱼表述了这样的一个理论,我们就只好承认金鱼看到的是实在的一个正确的图像。

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概念。相反地,我们将要采用称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观点:一个物理理论和世界图像是一个模型(通常具有数学性质)和一组将这个模型的元素与观测相连接的规则的思想。这提供了一个用以解释现代科学的框架。

根据经典科学,某些物体存在并拥有诸如速率和质量等物理性质,它们具有明确定义的值。在这种观点里,我们的理论是试图去描述那些物体及其性质,并且将我们的测量和感觉与之对应。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观察对象,都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世界的部分,它们之间的任何区别都是无意义的。换言之,如果你看到一群斑马在停车场争夺一块地方,那是因为真的有一群斑马在停车场争夺那个地方。所有其他正在看的观察者都会测量到同样的性质,而且不管是否有人在看这群斑马,它们都具有那些性质。在哲学中,这一信念称为实在论。

我们有关现代物理学的知识使得要为它辩护变得非常困难。例如,根据精确描述自然的量子物理原理,除非并且直到一个粒子的位置或速度被一位观察者测量,这个粒子既不拥有确定的位置,也不拥有确定的速度。因此,说测量之所以给出一定的结果是因为被测量的量在测量的时刻具有那个值,那说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在某种情形下,单独的物体甚至并没有独立的存在,而仅作为一个众多的系综的部分而存在。而且,如果一种称为全息原理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以及我们的四维世界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五维时空在边界上的影子。在那种情形下,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即类似于金鱼的状况。

某种拥有17只手臂、红外眼以及习惯从耳朵吹出浓缩奶油的外星生物会进行与我们相同的实验观察,但不用夸克描述之,这是完全可能的。尽管如此,根据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夸克乃存在于一个和我们对亚核子粒子如何行为的观察相一致的模型中。

有些人支持时间能回到甚至比大爆炸还早的模型。目前还不清楚其中时间回溯到比大爆炸还早的模型是否能更好地解释现代的观测,因为宇宙演化的定律似乎在大爆炸处崩溃。如果是这样,那么去创造一个包含早于大爆炸的时间的模型就没有意义,因为那时存在的东西对于现在没有可观测的后果,如此我们不妨坚持大爆炸即是世界的创生这一观念

一个模型是个好模型,如果:1.它是优雅的,2.它包含很少任意或者可调整的元素,3.它和全部已有的观测一致并能解释之,4. 它对将来的观测做详细的预言,如果这些预言不成立,观测就能证伪这个模型。

在20世纪早期,爱因斯坦证明,用光粒子或量子打到原子上并打出电子可解释光电效应(现在用于电视和数码相机中)。这样,光既作为粒子又作为波来行为。

第四章 可择历史

我们所知道的是,所有物体的部分服从量子物理定律,而牛顿定律则以很好的近似描述着由那些量子成分构成的宏观物体的行为方式。

物体越大则量子效应就越微弱,越不明显

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使用病毒重做巴基球实验,病毒不仅大得多,还被某些人认为是具有生命的东西。

如果单个粒子与其自身相干涉,那么光的波动性质就不仅是一束或一大群光子的性质,而是单个粒子的性质。

量子物理似乎会削弱自然受定律制约的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反而引导我们去接受决定论的新形式:给定系统在某一瞬间的态,自然定律确定各种将来和过去的概率,而非肯定地确定将来和过去。

在两个缝隙的情形是要紧的,因为粒子不仅不遵循单一的明确的路径,它取每一条路径,并且同时取这些路径。

如果一道缝隙开放,粒子取穿过它的路径。当两道缝隙都开放时,粒子穿越一道缝隙的路径会和穿越另一道缝隙的路径发生影响,引起干涉

在费恩曼模型中,一个量子粒子体验每一条连接A和B的路径,从每个路径获得一个称为相位的数。相位代表在一个波的循环中的位置,也就是该波在波峰或波谷,或者在它们之间某个确切位置。费恩曼计算那个相位的数学方法显示,当你把从所有的路径的波叠加在一起时,你得到粒子从A开始到达B的“概率幅度”。而概率幅度的平方给出粒子到达B的正确概率。

对于大物体而言,非常类似于牛顿理论预言的路径一定具有相似的相位,而叠加起来对求和给出了最大的贡献。这样仅有的具有有效的大于零的概率的终点正是牛顿理论预言的那个,而该终点的概率非常接近于1。因此大物体恰如牛顿预言的那样运动。

费恩曼指出,对于一个一般系统,任何观察的概率由所有可能将其导致那个视察的历史构成。正因为如此,他的方法被称作量子物理“历史求和”或者“可择历史”表述。

由于我们现在知道每个粒子通过哪条缝隙,在我们为该粒子求和中的路径现在只包含那些或通过缝隙一的途径,或通过缝隙二的途径。它将永不同时把通过缝隙一的路径和通过缝隙二的途径包括进去。因为费恩曼是这样解释干涉条纹的,他说通过一条缝隙的路径与通过另一条的路径相干涉,因此如果你开灯确定粒子通过哪条缝隙,由此消除了其他的选择自由,你就会使干涉条纹消失。的确,当实验在进行时,开灯使结果从第55页上的干涉条纹变成像第54页上的条纹!

量子物理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现在多么彻底地进行观测,(不被观测的)过去,正如将来一样是不确定的,只能作为一带可能性谱系而存在。根据量子物理,宇宙并没有一个单一的过去或者历史。

第五章 万物理论

爱因斯坦的研究表明,正如静止的概念,时间也不能是绝对的,像牛顿以为的那样。换言之,不可能赋予每一个事件每位观察者都同意的时间。相反地,所有的观察者都有他们自己的时间测量,而两位相互运动的观察者测量的时间一定不一致。

爱因斯坦发展了引力的新理论,他称之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概念和牛顿的截然不同。相反地,它是基于革命性的设想:时空不像原来以为的那样是平坦的,而是被处在其中的质量和能量弯曲或变形。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一切物体,诸如炮弹、新月形面包和行星等,除非受到外力,比如引力的作用,则都沿直线运动。但是在爱因斯坦理论中,引力是一种不像其他力的力;毋宁说,它是质量使时空变形、产生曲率的结果。在爱因斯坦理论中,物体沿测地线运动,那是在弯曲空间中最接近直线的东西。在平面上直线是测地线,在地球表面上大圆是测地线。在没有物质时,四维时空中的测地线对应于三维空间的直线。然而,当物质存在时,它变形时空,物体在相应的三维空间中的路径以一种在牛顿理论中被解释成引力吸引的方式弯曲。当时空不平坦时,物体的路径显得被弯折,给人的印象就如一个力作用在它们之上。

广义相对论将物理学转变成了几何学。现代技术足够灵敏,允许我们对广义相对论进行许多微妙检验,而它通过了所有的检验。

QED中重正化的成功鼓励了寻找描述其他3种自然力的量子场论的尝试。然而,将自然力分成4种也许是人为的,而且是我们缺乏理解造成的。因此人们寻找一种万物理论,它能够将4类力统一到一种与量子论相和谐的单一定律中。这将是物理学的圣杯。

牛顿在几个世纪之前证明,数学方程能对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给出令人惊讶的准确描述,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天穹。科学家们由此相信,只要我们知道正确的理论并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便能预见整个宇宙的未来。后来出现了量子不确定性、弯曲空间、夸克、弦以及额外维,而他们工作的最后结果是10500个宇宙,各自拥有不同的定律,其中只有一个对应于我们所知的宇宙。

第六章 选择宇宙

根据中非波桑歌人的传说,太初只有黑暗、水和伟大的天神奔巴。一天,奔巴胃病发作,呕吐出太阳。一会儿,太阳灼干了一部分水,留下大地。可是奔巴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来月亮和星辰,然后吐出一些动物:豹、鳄鱼、乌龟……最后是人。

==真是个恶心的造物过程==

在甚至比星系距离大得多的尺度下看,宇宙在每一方向的确显得大致相同。这很像往下俯瞰森林。如果你处于足够近处,你能辨别出单片叶子,或至少树以及之间的空间。然而,如果你处于相当高的地方,把你拇指伸出就遮盖3 平方英里的树,森林就显得是一片均匀的绿荫。我们会说,森林在那个尺度上是一致的。

而如果暴胀没有发生过,假定这种热传输的速度受光速的限制,则在宇宙的历史中就不会有足够的时间让热在相隔很远的区域变得均匀。一个非常快速(比光速快得多)的膨胀时期可以纠正这个问题,因为在极短暂的前暴胀早期宇宙中就可有足够的时间使均匀化发生。

虽然我们还未拥有一个完备的量子引力论,但我们的确知道,宇宙的起源是一个量子事件。

时间仍然有异于空间,而且要么具有开端和终结,要么无限地延伸。然而,一旦我们将量子论效应加到相对论之上,在极端的情形下发生的弯曲可达到如此巨大的程度,以至于时间就像空间的又一维那样行为。

假设宇宙的起始像地球的南极,纬度取时间的角色。随着人们往北运动,代表宇宙尺度的等纬圈将膨胀。宇宙在南极作为一点起始,但是南极和任何其他点都非常像。询问在宇宙起始之前发生什么成为无意义的问题,因为在南极之南不存在任何东西。在这个图像中,时空没有边界——同样的自然定律在南极如在他处一样成立。类似地,当人们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结合时,关于在宇宙开端之前发生什么的问题就变得无意义了。历史必须是无边界的闭合面的思想被称为无边界条件。

这个观点认为,宇宙自发出现,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开始。其中的大多数对应于其他宇宙。那些宇宙中,有一些类似于我们的,大多数则非常不同。它们不仅是细节不同,诸如猫王是否英年早逝或者芜菁是否为一种餐后的甜点,相反,它们甚至在自然的表观定律上迥然不同。事实上,存在拥有许多不同族物理定律的宇宙。许多人将这个观念故弄玄虚,有时称作多宇宙概念,但这种种说法,只不过是费恩曼历史求和的不同表达。

我们用自己的观测来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生我们。

第七章 表观奇迹

上面的陈述可以表达为一个科学原理:正是我们的存在赋予了确定我们从何处在何时可能观测宇宙的规则。也就是说,我们存在的事实限制了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其中的一类环境的特征。这个原则称为弱人择原理。

强人择原理提议,我们存在的事实不仅对我们的环境而且对自然定律的可能形式和内容本身都加以限制。

结果发现,不仅强核力和电磁力的强度是为我们的存在而量身定做的。在以下意义上,我们理论中的大多数基本常数显得都经过了仔细微调,如果它们哪怕被小量改变,宇宙就会有质的不同,在许多情况下不适于生命发展。如果其他核力,比如弱力弱得更多,那么早期宇宙所有的氢都会转变为氦,因而不存在正常恒星;如果它强得多,爆发的超新星就不会喷出外壳,因而就不能在星际空间撒播下行星抚育生命所需的重元素的种子。如果质子只要比现在重0.2%,它们就会衰变成中子,使原子不稳定。只要构成质子的各类夸克的质量总和改变10%这么一点点,那么我们由之组成的稳定的原子核就要少得多;事实上,夸克的质量总和对于最大量稳定核的存在似乎是最佳的。

能够支持智慧观察者的复杂结构的出现似乎是非常脆弱的。自然定律形成了一个极端微调的系统,如要不毁灭我们所知的生命发展的可能性,物理定律能被改变的程度是非常小的。若非在物理定律的精确细节上的一系列令人吃惊的巧合,人类和类似的生命形式似乎永远不可能形成

然而,较为晚近的发现表明,这么多自然定律被极端地微调到适于我们生存,这至少可使我们中的某些人有点回到这个大设计是某一伟大设计者的作品的旧观念。由于美国不准在学校里教宗教,所以这类思想被称为智慧设计,不明说但隐含的意义是该设计者为上帝。

第八章 伟大设计

有人会宣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上帝之存在,是他选择以那种方式创造了宇宙。询问何人或何物创造了宇宙是合理的,倘若答案是上帝,那么问题只不过是被转换成谁创造上帝的问题。按照这种观点,存在某种不需要造物主的实体,而那个实体称作上帝,这就可接受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对上帝存在的第一原因论证。

小辞典

大爆炸宇宙的紧致、灼热的开端。大爆炸理论设想,在大约137亿年前,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部分宇宙只有几毫米宽。现在宇宙变得非常大非常凉,然而我们能在弥漫于整个太空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察到那个早期宇宙的残余。

无边界条件条件要求,宇宙的历史是没有边界的闭合面

弦论物理学的理论,其中粒子被描述成振动的模式,振动具有长度却无高度或宽度——就像一段无限细的弦。

强核力4种自然力中最强的力。这种力在原子核中把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它还把质子和中子自身束缚在一起,因为它们是由更微小的粒子夸克组成,所以它是必需的。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微信收款码
微信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