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书摘

-
-
2025-10-14

三国争霸(全三册)


作者: 渤海小吏


-关二爷一人扛两大重担,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忠与义;诸葛亮则代表着中华两千年儒家文明的人格极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个文明,在最终删去所有可以删去的东西后,只会留下最浓缩的几个人、几件事。它们是这个民族、这个文明最璀璨光明的内丹魂魄。

-整个《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大帮天才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诗。注意,是天才,不是神仙;是艰苦卓绝的奋斗,而不是两派神仙主导的武王伐纣;是三国阵营中每个人的可歌可泣,却不是正义与邪恶的简单对打。

想法: 总结的好啊

一 曹嵩生的败家儿子

-综合后你会发现,真正汉族政权引领时代的龙兴之地,是在今天安徽与江苏交界的那一小块地方。

-总体来讲,他似乎永远没有那么深的城府。他活得永远很真实。他并没有袁绍那种做大局的思维套路。他的人生有另一套算法。他这辈子基本上都在用自己对时局的判断去规划,并一往无前,勇猛、精进地实践自己的人生。

想法: 曹操

-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必须从刚起步的时候就不断地去朝着这个理想方向去试错,在不断地磕碰与迭代中发现适合自己人生的算法以及自己的人生剧本。而不是务实地隐藏了一辈子,然后整一把大的!

三 董卓的致命失误

-这个可以理解,千万别把话说得太满,或者说出于种种目的拿自己的誓言当工具。

七 孙坚横死,袁绍夺冀

-孙坚这辈子大炮轰一切,想弄死就弄死谁,还真的就能弄死谁,渐渐地就会产生自己就是死神的莫名优越感。在“我只会给别人带来噩梦”的病态优越感下,往往就会在很多地方疏忽大意,去放任自己的幸存者偏差,认为自己是凌驾万物的神。最终的结局,就是在黑暗中射出的一支箭后,莫名其妙地倒下,死不瞑目地离开。

九 界桥会战

-所以骑兵往往是省着用的,在和步兵对战的过程中恰恰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因为骑兵很珍贵,最大的效果是将对方阵型冲散,而且使用次数有限。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在看到对方的步兵主力方阵的弱点时骑兵一口气冲过去效果才最好。

一 魏王佐之才上场

-有句老话,叫作“远观忠,近观敬”。把这人派远处,考察他的忠心;把这人放身边,看他是否有规矩。延伸一层的意思则是:放到远处的人,一定要忠心的!放在身边的人,一定要有规矩的!

二 董贼死,汉末“陈平”毒计乱长安

-“强梁者不得其死”,作得猛,死得快,这话是有道理的。董卓、孙坚,都这意思。

-位大神可谓三国读心第一人,这辈子的所有选择在利己角度上全部做对了。每一次选择后,他都更上一层楼,而且全都是改变历史的关键点。往往他的几句话,下一个时代就开启了。

想法: 贾诩

三 收编青州兵

-老天给你的重大机遇从来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他考验你的永远是能不能迎着暴风口去披荆斩棘。

-很多的决策并非是当时的决策者傻,能混到老大级别能拍板的人中草包还是少见,说到底,他有他的不得已,他有他需要平衡的太多方面。

六 曹嵩祸死,张邈叛曹

-人在极度愤怒时千万不要下决定!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很多破坏力极大的决定一旦颁布,很多魔鬼会随之而来地被放出来!打着你名义的利益链条会自动开启,你想收都收不回来!但最终的买单者,是你这个开启魔鬼大门的决策者。

-人永远是复杂的,无论他多么伟大,也总有他亏欠到当牛做马都还不清债的那个人。无论怎样,尽可能不要亏孝,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人真的没几个。

-救人帮人的话千万要多说,骂人损人的话尽可能不说。因为你无论说什么,最终都会传到被说那个人的耳朵里。看不顺眼也尽量闭紧我们的嘴,千千万万别竖仇家。原因就是,用曾仕强教授说过很多遍的那句名言:“我们中国人的复仇心很强,我们的复仇期很长。”

七 陈宫之乱

-如果对现有的待遇不满意,就搅动局势,进行下一轮的布局。然后趁着下一次权力重组,向上继续攀爬。这也是个做局的阴谋家。

八 兖州绝境翻盘战

-“当年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都有根据地。兖州跨黄河、济水,是天下要冲,现虽残破,但还可以自保,此地就是将军您的关中河内,必须先稳定它。

想法: 为啥,为啥?🤔

-谁都有犯迷糊的时候,但你身边有没有那个提醒你的人呢?就算有,说的话你听得进去吗?

-曹操一路足够坚韧,被打成什么样都不放弃,无论何时都高度乐观,跟手下们谈笑风生,说吕布如何如何必败;
曹操一路足够会带兵治军,青州兵无论怎么害怕骑兵仍然能在长时间的鏖战中不散摊子,乃至后期的每战必胜。
但更真实的曹魏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礼物是:胜和败,其实真的都是兵家常事。曹操的兖州奋斗史恰恰是更真实的一个军阀奋斗史。
我赢过很多次我也输过很多次,但没死就接着打!只要没打死就永远有希望!这其实更接近于我们真实奋斗的人生!
成大事者,所有的高素质都是前提,所有的坚持努力都是前提,最终拼的是幸运。荀彧、程昱的扭转乾坤以及曹操无数次亲上战阵仍能活下来,这都是他的幸运。
你足够幸运吗?谁也不知道,那留给老天爷去操心。
但你足够努力坚持,足够听别人劝,足够去努力思考,却是你能控制的。像曹操一样奋斗吧,别忌讳失败,别得意胜利,在未来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只要没下场,就洗把脸站起来再冲上去!

一 西去的孙郎

-请教别人是听取不同格局后的思维推演为我所用,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话去印证自己的想法给自己自娱自乐地加油打气。

四 “令诸侯”的真正含义,荀文若的“四方生心”

-一个是袁绍的谋臣沮授,他对袁绍说:“应该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正版出处。

-历朝历代中,只要是造反跟宗教扯上关系的,就从来没有被轻易地平定的。因为宗教一旦成了造反的理论思想,就从思想上极大地壮大反叛军,而且成本极其低廉。
宗教可以极大地解决战争成本问题,无论是兵源、军饷还是粮草。宗教还可以极大地扩大死灰复燃现象,无论是再次造反还是转入地下玩持久战。
总之,只要天下大乱中扯上了宗教,这病立马就转成慢性的了

-再来说一下灵帝死前盖的这个红头文件有多重要,一旦州牧能够总揽一州军政,那么天下从理论上就将再度回到战国时期。坚持了四百年的郡县制将再度回到封建制。还记得封建制的特点吗?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地方诸侯开始有能力利用和限制地方士族。

-好员工是什么呢?就是领会精神后,自己因地制宜、见招拆招地给老板谋利益。

五 献帝都许,颍川立业

-献帝由一个九岁的孩子长成为一个十六岁的青年,整个青少年时期,几乎天天生活在惊惧之中,一个个妖魔鬼怪在他身边肆意妄为,不仅睡不好,还吃不着,献帝这一年多“东游记”下来,几乎变成了叫花子。
曹操的出现,理论上讲,是对乱世中他给予的最大仁慈了。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皇帝的真正“里子”了。

一 大战前双方实力分析

-比如“三思而后行”,后面还有一句话: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夫子的意思是别来回琢磨那么多遍,想两遍就可以开干啦!

二 河北党争凶猛,贾诩高价上市

-尤其决策层面上,永远是曹操和荀彧开小会定,谁说也不好使。这种派系单一的权力结构,在创业初期极其好使,因为没有内耗。

三 刘备第一次决定历史走向

-曹操跟刘备吃饭,谈论天下英雄,最后得出结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你说曹操是不是又犯错了?必须啊!又浪大发了!但这也是真实的他,改不了。
他就是个浪漫主义的豪侠,他这些年也许修炼得越来越高深难测,但骨子里永远是那个看不顺眼就砸济南祠堂的性情中人。
你瞅瞅他写的那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随便拎出一首那都是扑面的真实感、扑面的英雄气啊!这种浪漫主义作风通常会时不时地就在生活中带出来些真实的个性。但是,点点滴滴的疏漏都会在政治舞台上变成巨大的弱点信号,然后引发别人对你或蓄谋已久、或图穷匕见的攻击。
所以说搞政治的人往往需要超强的天赋和精准的训练,这行的容错率太低。曹操这种浪漫主义英雄只可能在乱世混出头,正常的仕途之路他不可能爬上去,稀里糊涂地就被人乱枪打死了。

四 白马斩颜良始末

-正是二位的不明智,反而将彼此的历史地位生生地拔高了一个维度!一个,即便后世千年顶着那张大白脸,但仍然没人否认他是英雄丈夫!另一个,成了华人世界两千年的忠义一肩挑!

六 最后一秒见分晓

-《荀彧传》是劝人听自己话的金牌教科书:有理有据地拍马屁,设身处地地讲问题,坚定信念地说建议。

-能提出正确建议的人永远不是少数,因为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能让领导听从你的正确建议并跟你一条心实施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士,是大才。

-千万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对谁都尊重客气些,不平衡时就想想荀彧,想想他是怎么调教自家领导的。
如果荀彧的案例还不深刻,再听听贾诩怎么说的,曹操问贾诩:“老贾,现在你说怎么整?”
贾诩说:“领导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取胜,是因为您想得全,您一直稳扎稳打,马上就会出现转机了。”
什么叫正确的废话,这就是!但这又是价值连城的废话!
领导在快崩溃的时刻,最需要什么呢?安慰!安慰!你最猛、你最棒!让领导挺起胸膛去继续执行正确的战略方针——继续坚守待变!

-顶级的荣誉殿堂以及战利品,当你为之厮杀搏命到最后一刻时,永远不会出现人在帐中坐、捷报远方来的可能。它需要你去献祭出自己的一切!
高祖于成皋荥阳;光武于昆阳河北;魏武于濮阳官渡;唐宗于虎牢玄武,无不如此!
你需要狠到把命搭进去般跟对方拼了,才有可能拿下这亿万人仰望的桂冠!不然凭什么你的子孙将来可以抽血天下!凭什么你的灵位可以享受最高供奉与祭祀!
当你纵然诸事不利,纵然身陷重围,纵然下一秒就要失败了,但你永远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地以命敬苍天之时,天下也就算是彻底地改姓易主了!

七 曹公扫北,险定乌桓

-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经验都摆在那里了:根本就没有所谓同心同德的权力结构!只有稳固能控制住的权力结构!

一 “求贤令”的本质,“凉州乱”的根源

-唯才是举如果真的实行起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间段和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中,都将是灾难性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祸,极大比例都是一种人造成的:有才无德之人。

四 张松卖川

-其貌不扬、举止不堪却能挤进上层圈子的人,必有过人大才,比如短小、放荡、无节操的张松。
要小心和他们沟通,尊敬地对待他们,不要和他们乱开玩笑,因为你不知哪句话就得罪他们了。

-高层惕猥琐,行伍拔伟岸,这是个看人的参考。
总体来件,做人还是要大气,不要看人下菜碟,善良地对待每一个人,因为哪片云彩落雨将来你不知道,但对有些人,你要加倍地尊重。

五 西川易主

-刘备得蜀是普遍被当地人看不起的。因为他来路实在是不正!从理上讲,是被我们友好地请来当外援的,结果他这个保镖掉头把雇主打死了,而且早有预谋!跟秘书合谋虚假投标进来的!

二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鲁肃卒

-作为领导人,需要处理权衡的事情太多,是很难时时刻刻保持冷静和具有全局观的。这就需要身边永远有明白人。

-魏、蜀、吴,老天爷都赐了一个伟大的战略家。魏的那位,上班第一天就是“西汉子房”的待遇和级别,最终这位二当家帮曹操趟过了汉末修罗场上太多的雷。蜀的那位,跟老刘差着二十年的岁数,虽然老刘对他托妻献子,但他却无法和老刘掏心窝子地说那些明白话。
吴的那位,就是鲁肃,正在熠熠生辉。

三 鏖战阳平关,变阵定军山

-曹操这辈子的核心一招,就是不停地拆迁:把你的人口迁到我的后方,路上死多少跟我没关系,反正活下来一个我也占便宜,就算全死了那至少你也没得到,我得不到的就全都给你祸祸了。

-说个题外话,干事业啊,千万得明白自己的短板,然后拼了命地把能补短板的人才抢过来!找一堆和自己一个类型的合伙人来真没什么大帮助。

五 武圣归天,魏武谢幕

-整个三国时代,堪称大战略家的,就四个:荀彧、诸葛亮、鲁肃、司马懿。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博弈层面的顶级高手。这两个人都认同一个大的战略层面,就是老二和老三要合起来打老大。任何的三方博弈,只要老大不被削弱,老二、老三被吃掉,就永远是个时间问题。
老三的策略,则是撺掇老二跟老大干,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不断壮大抽冷子、捅刀子。

-三国的魅力之所以五千年独一档,很大程度因为蜀汉基因里的浪漫。
这个政权,人味儿是最浓的!
曹丕篡汉了!老刘开火方向貌似没有了选择!
但什么天命与江山!都随他吧!
云长啊云长!
哥哥来给你报仇了!

一 曹魏代汉

-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虚”着点儿,而是事不做绝,话不宜满,福不享尽,这是智慧

-无论再过多少年,“原则的阶级两面性”也永远会存在,咱们不要嫉妒和眼红,这是客观必然存在的规律。

-什么是核心圈子?排个序:自家亲戚>自己老乡>自己门生>自己提拔的人。
想进别人的核心圈子一定谨记这上面的四重关系去进行规划。

-重要人物的寿命永远是影响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砝码。

二 老刘伐吴的逻辑链条,两头都堵的无奈选择

-之所以强者恒强,原因就在于弱者只能通过抱团取暖去与老大博弈。这其中只要有一个弱者选错了一步,逻辑链条的推演就开始成为弱者相互倾轧、强者等待收割。

-千万别在背后说人坏话,没有任何悬念别人肯定会知道,说了就是结仇!

四 先主的一生成败,永安的一声叹息

-当你发现某一段关系、某一件事情,你全程都在被别人调动着走,而且是你一直在付出时,你就要停下来想想是怎么回事了!要么及时止损,要么自己重新立套准则,不能再跟着别人的节奏了。善处世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二 “诸葛治蜀”到底高端在哪里?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思路:当所领导的团队中有多股势力互相不服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平对待各种势力,与此同时将工作量推上去,让所有人心里无怨言而且没空无事生非。

三 平定南中真的是靠“攻心为上”吗?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汉族与异族“相安无事”的方式是什么呢?无非是两种:“和亲”和“互市”。
“和亲”的本质就是打不过、打不起的时候送人家钱和人。“互市”的本质就是打得过对方的时候让他觉得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成本低。其实也可以延伸来看,无论是汉族对异族,还是中国对外国,说到底,都是利益!再过几千年也还是这个意思!

一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从理论上来讲,无论面对多强的对手,都会有胜利的机会!通往胜利的大门通常在时间这条路上。
一个落后的民族或国家,当明确对手后,只要将时间无限拉长,终归大概率会反超先进民族或国家的。
如果双方差距非常大,还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反超,所能寄希望的就只能是小概率事件了。比如超级天灾,像公元219年的大霖雨;比如露出了罕见致命的弱点,像曹操攻打乌桓的白狼山奔袭。
对手即便强如灭霸(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在一千四百万种可能中,仍然有一次胜利的机会。

-电影中,一个人鞠躬尽瘁后通常会拯救地球。要是没有拯救,那就是还有续集。不会有例外,因为人性受不了如此巨大的付出还没有收获。
但真实的人生却是残酷的。无论什么事业,一旦需要最牛的人鞠躬尽瘁这一步时,通常结果都不会太好。
成功过的朋友应该都有如下感觉:你的成功肯定非常艰辛,需要你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某些关卡会让你多少夜无眠。但是,你基本上会得到同样多的正反馈和好运气。
年轻的朋友们请记住:当你累死累活却始终得不到什么正反馈,甚至人家步步走在你前面,你千万要停下来想一想,最好的选择是换条赛道重新起跑。
时代进步了,我们今天的选择有很多。

二 汉丞相和司马宣王在祁山到底谁胜谁负?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有一段精辟的话: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战者先把自己守得无懈可击,随后再等待敌人出漏洞。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让你不输,在你自己;让你胜利,取决于敌人是否露出马脚。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善战者能保证自己百战不败,却不能保证百战百胜,因为敌人也许像你一样是高手。
最精辟的一句:“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胜利是提前可以判断的,对方一定是露出了明确的败亡信号,这是“胜可知”;胜利不是你能操纵强求的,这是“不可为”。
整个《孙子兵法》中,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等待。

-当遇到各方面都比你强的对手时,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差距,随后等待!最关键的就是不要乱动!等待对方心烦意乱!等待对方粮草短缺!等待天时出现帮你抹平差距!

三 陨赤星,汉丞相谢幕归天

-时至今日,武侯祠仍然香火鼎盛,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中国人的信仰向来“灵”者为先,但这位蜀汉丞相却罕见地成为百姓不求办事也要祭祀的伟大神仙。他连年兴兵,但益州不疲敝;他严刑峻法,但百姓无怨言;他提弱卒数万,东屯渭水,天下震动!司马懿以十万之众抗之,坚壁不敢出!论文章,《出师表》名垂千古,简洁文风成为千年来干实事的标杆。论武功,他著有《南征》《北伐》诸多军事著作,“八阵图”名留千古,唐时入选“武庙十哲”。丞相用兵,不动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汉家丞相来去自如!司马懿在蜀军撤走后,行丞相营垒,观其遗事,赞叹曰:“天下奇才!”他听到“死诸葛走生仲达”不仅没急,而是慨叹自己不容易,说:“我能在他生前不出错就不错了!”司马懿肯定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表达过对这位神对手的崇敬,因为三十年后,他儿子司马昭在

-时至今日,武侯祠仍然香火鼎盛,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中国人的信仰向来“灵”者为先,但这位蜀汉丞相却罕见地成为百姓不求办事也要祭祀的伟大神仙。

五 怎样才叫真正控制了皇权呢?

-司马懿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此时他异常地小心与低调,即使看到官爵比自己低的老乡前辈,也要下拜。司马懿经常教育子弟,告诫子弟月盈则亏,千万要低调![插图]瞅瞅人家这内功,什么时候都不飘啊,要不人家最后能窃国呢!人家有这个器量!

六 曹爽为什么要带着所有的兄弟跟他出城?

-所有人生的智慧与经验,都是在无数次打掉了牙咽到肚子里的泪水后刻入基因里的!
人生的那些受益终生的大道理中,归结起来就是一些极其浓缩的短语,比如:谦卑,谨慎,不可纵欲,人要低调,要团结,除恶务尽,等等。这每一个词语,都需要用一生去品味、去实践。
没有吃过亏,没有亲身体验与历练过,是很难在大富贵降临后不出问题的!因为大权大贵会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巨大衍生品:诱惑!

-因为给你送钱的人,将来不会为你所用;因为走关系的人,将来只会拿关系来还你的情。
这种人脉,人家的选择和退路太多。不可能跟你干玩命的活儿!
只有那种本来没有机会、没有未来的人,被你提拔起来后,才会对你感恩戴德!他们知道他们的机会全都在你这儿,所以你指哪儿他们就会打哪儿!他们除了听你的安排没有别的选择!他们的人生本就没有什么退路!

一 为什么不能得罪老上司?

-司马师三年中护军就阴养了三千死士!司马懿在关中七年就把大西北弄成了铁票仓!
这种人要是有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你说得多可怕!
官僚仕途是充分利用了时间红利的行业,所以老领导们千万不能得罪。

二 为什么说人事即政治?

-人事即政治,权衡人事是权力布局的高级智慧,最显一个人的政治功底!
人事安排有三个层次:
最高级别:通过人事安排使得自己能够继续往上走,通过人事安排使得敌人不能往上走(这两个并列,权重与先后需要具体问题具体斟酌)。
次一级别:通过人事安排使得自己的权力触角有所扩大。
最次级别:通过人事安排使得自己的经济、心理层面获得补偿。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顶级政治家,很重要的衡量点在于观察他的人事手腕通常是哪个级别。
顶级牛人基本上都是前两个级别,通过人事布局完成、贯彻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战略目标;最次的那个级别属于搂草打兔子,占总权重的比例并不高。

五 司马家族崩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战争的核心永远是利用人性的两端:要么极度利用士兵的贪欲和特殊年龄段的激素水平;要么极度攻击士兵的弱点和他不能承受的代价。无论时代怎么演变,包装得多么花里胡哨,核心都是这个意思。

六 有时候,历史要比剧本敢想、敢干得多

-政治博弈这种最高级别的人类智慧,每道题的具体解法,都是无法拿公式生搬硬套的。每遇到一件事,都有人际关系、利益、奖励、威慑、恐吓、荣耀、诚实、欺骗……软、硬、增、减等近乎于艺术范畴的解题方法和整体规划。

一 天子之血对司马氏的诅咒

-教孩子懂规矩是为了什么?是通过行为规范的引导,让孩子习惯成自然地散发出来尊重人、理解人的气场,然后让身边的大多数人发自内心地想帮你。
社会中,极大比例的资源是掌握在四十到七十岁的人手里。这个岁数的人都具有丰富的阅历,会看重一个年轻人什么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很有必要。
越高级的贵人,挑人时越往本质看。你是否会知恩图报,你是否会利益分享,你是否会背信弃义……咋看出来的?通过每件事去品?贵人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本用不着太长时间!判断一个人通常短短几分钟就足够了,声音、语气、表情、面相、站姿、坐相、一两个小问题的回答方式,基本八九不离十。所谓的面试,永远考的是你前面人生的一个基本功。

二 费祎为什么每次北伐只给姜维一万兵?

-弱者的假货如何与强者的真货竞争呢?你必须时刻嚷嚷着对方是假货,你是被迫害的,你是有志气的,来不断蹭真货的流量来打造你们是一个级别产品的人设。

五 蜀汉亡在了哪里?

-弱者最忌讳的就是赌,赌就是个死!但古往今来,赌徒的另一个称呼叫作理想主义者,有着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一面,只是有的被包装成了坚定与执着典范。
诸葛一生不弄险,司马装病以年计。时间真的是朋友,等待真的是恩人。

-本来邓艾看到诸葛瞻时也心虚,修书一封派使者给诸葛瞻,保证上表诸葛瞻为琅邪王,让他荣归故里,结果诸葛瞻斩来使,最后死于战场上。
这个没怎么见过自己父亲的孩子,虽然没有得到过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但到底是武侯之后!虽然苍天有意绝炎刘,但诸葛氏忠魂永绕川蜀!丞相满门忠烈!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微信收款码
微信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