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悲歌》书摘

-
-
2025-11-14

两晋悲歌(全三册)


作者: 渤海小吏


第1战 西晋平吴:十分伶俐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之前的“皇权”仅仅和功业挂钩,维度太单一,秦汉帝国政体的根基,其实是在董仲舒这里才进行了彻底地加固,然后定型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既让皇权开始变得稳定没人敢觊觎,使国民总内耗降低,同时又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自古无不灭之朝,有德者居之,就算换了朝代,这套理论也可以循环往复地使用。

-今天大部分人面对死亡是没感觉的,但死亡对少部分特殊的人会产生至少四种影响:1.痛骂老天,肆意妄为,透支人生。2.珍惜时光。3.反思自己,悔改做好人。4.思想升华,产生智慧。上面四种影响,第一种是因为见识不够,而今天我们遇到“死亡”叩问之时之所以会有后面那三种想法,是因为“儒释道”三家融合后的中国化信仰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法:“儒”为你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法;“道”为你提供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解法;“释”为你提供了人与万物甚至来世的关系解法。

-《稀缺》这本书详细阐释过这样的观点:穷人家的孩子习惯把到手的东西迅速吃掉,富人家的孩子则相对有较强的自制力;穷人家长大的孩子通常相对短视,富人家的孩子则更容易专注远期的长久规划。
这其实和环境资源的基因选择有关:资源少的人专注于当下怎么活下去,资源多的人专注于长期的稳定性。

-永远不能否定精神思辨的讨论对时代和思想的推进作用,但是,还是要多做事情,在“扯淡”和“做事”之间,永远专注于“做事”。
因为好多事情,做着做着,慢慢就有头绪了,阶段性地沟通一下心得和方向,然后接着做。
当你干成一件复杂的事情,再回头看,和你当初设想的那个执行方案实质上很不一样了。

-如果说在司马懿和司马师两代谋国阶段,“君权神授”还有最后一块遮羞布的话,那么在司马昭时就彻底没有了。因为司马家的铁拳连天的儿子——皇帝都敢杀,杀完后,司马家居然没受到惩罚,而且还即将成为天上派下来的下一任皇帝。所以,这就让很多后来者受到了启发。

二 为什么政治人物要进行演戏般的表态?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政治上的表态是假的,但政治人物为什么还是要去做呢?有两个原因:
1.面向低认知水平的人群。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高的认知水平,所谓的作秀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看来是真情流露。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经过引导就跟着走的,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无论多么低级的骗术,永远都会有大量的受害者。
2.向每个明白人和每个利益集团表态,我是不会撕破脸皮的,我是有政治套路与打法的,我是有底线、可预判的。

四 当你重病卧床,会发现这世间有太多的算计与背叛

-面对极大风险的站队问题时,只要不张嘴,将来两头就永远有余地。“不张嘴”不是说拿废话把这事搪塞过去,搪塞就是表态!而是根本别理这回事,一个字也别说!

五 灭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三年司马攸不能上班,势力就会萎缩,司马炎要挟灭吴之功在政治上给司马攸关键一击!他要通过灭吴,积攒出足够的功勋和话语权,让所有人闭嘴,让所有人听安排,让司马攸有多远就滚多远!
灭吴,说句实在话,要不是因为司马炎快被自己的傻儿子和牛弟弟给挤兑神经了,根本不是晋朝的刚需。
好多事,其实根本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
魏灭蜀如此,晋灭吴亦如此。

第2战 凛冬将至: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长城内外

-为什么这样的大肆封赏之前的明白人很少用呢?即便是开国封赏也通常要弄成特别麻烦的三六九等,还要分时段、分批次地推进呢?
1.待遇只要提上去了,就降不下来。
2.全都一把尺子地提待遇,跟没提一样!
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全被封为关内侯,也就意味着不仅关内侯从此不值钱了,之前拼命得来爵位的那帮官员会心怀巨大的不满。这产生不了任何安抚众人情绪的作用。
必须有等级分别与差距,封赏才会显得有价值。有句话叫作“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奖励时,则是“奖不患寡而患平均”。
我们永远都要明白,奖励的目的是让人产生落差从而有奋斗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不要总用“级别”进行奖励,“级别”意味着责任,永远是能担多大的责,再提拔多大的官。非能力方面的奖励,尽量用钱和物质一次性奖励到位。

五 为什么要小心身边的“盖茨比”?

-一场战役打下来,各部落首领会发现谁最有头羊潜质,谁最能代表部落的利益,各部族在战斗中凝结了鲜血的友谊,血与火的战争永远是松散个体间的黏合剂。

四 为何华夏的皇皇武德在西晋开始走向崩塌?

-许多大人物在吃了亏以后,通常会以万物为刍狗,强迫所有人为他的错误买单。比如曹操,他根本没考虑应该提高自己的品行,而是他把对手踩泥里的同时还得让对手没办法报复和还手。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话是很靠谱的。

五 看一个人的行为逻辑,要从他的家族思维惯性入手

-看一个人的行为逻辑,要从他的家族思维惯性入手

-从这件事也确实看出来司马冏如废物,当初贾充杀了曹髦后,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求杀贾充祭天,但司马昭就是不同意,就是拿贾充当心肝宝贝呢?
这就是表明态度!忠心为我的,什么事我都能为你兜着!我不管你们干的是什么杀人放火的缺德事,我只在乎你们干的是不是我安排你们干的缺德事!

七 所有咬死你的狼,都是你自己养出来的

-异族之间,绝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友谊,所有的相交条件都是利益互换!

第4战 永嘉之乱:“王与马”、石勒开始登场

-言宜慢:说话要深思熟虑,想好了再说;尽量最后一个表态。
心宜善:干什么事别太自私,多替别人想想,多成人之美,多救人于危难之中。
行宜敏:做任何已经决策好的事时要雷厉风行,所有的思路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打开局面,开花结果。
骨宜刚:要有自己的人格,别活得像个没骨头的畜生。
气宜柔:待人接物和善些,争强好胜除了让所有人对你下黑手外没任何意义,嘴上是争不来任何东西的。
志宜大: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法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胆宜小:做事想成本,要有底线思维。
心宜虚:谦卦,六爻皆吉。
言宜实:说话要言之有物,做事也一样,生活是具体的。
慧宜增:多看书,多跟牛人聊天,多琢磨自己之前是怎么现眼的。
福宜惜: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若要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虑不远,忧亦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什么事都想远点儿,有点儿保险思维。

三 史上最传奇的奴隶登场

-宗教这个社会组织天然带有三个特殊属性:
1.它的运营成本极低。
2.它的人力来源极广,融资能力极强。
3.它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超高。

五 石勒的招抚策略

-说得再细致点儿,就是通过恐吓、安抚、划成分等技巧让你两害相权取其轻地为他所用。

想法: 这几招永远不过时

-心甘情愿这东西,属于奢侈品,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成本投入。威胁与抚慰,二者一定要双管齐下。

第5战 石勒霸北:团结诸少数民族的密码

-这世间最变态的享受,是凌辱曾经远比自己强的失败者。尊严、欲望、亢奋等情绪都将在这巨大的落差中将人的志得意满烘托至巅峰。这个诱惑极难抵御,但如果能克制,还是别这么做。人厚则多福,你已经赢了,就可以了。物不可极,刚则易折,你知道你的身后事是怎样的吗?

-从苟晞最后的这段时间来看,并非司马越死后他一家独大的兴奋,更多的是对看不到尽头的乱世的疲惫倦怠。说到底,他的韧性用光了。乱世中,你坚持到底尚且命途多舛,更不要说你内心已经放弃了。

想法: 韧性!

-哪有每件事人家刚说完他就表态的呢?上司最忌讳的就是让人家摸到他的想法!只要摸到了,就不愁人家不会定制般地把他想听的话像灌迷魂汤般地说给他听。这还有什么意义呢?所谓“兼听则明”​,上司最起码得听到多种选择,才能谈得上“兼听”​。上司开会其实就一个宗旨:把你的脸绷住了,把你的嘴闭紧了,别让人看出你的好恶,让所有人把思路和想法原原本本地都说出来,你再进行参考。上司开会时其实就几句关键话术:​“我在听,你继续说”​“还有吗”​“我知道了,我会仔细考虑的”……让所有人把想法说出来。

五 石勒的无中生有,刘琨的千古流芳

-什么时候,朝堂上都要有自己人,因为话语权是争取来的,要有人为你说话!

六 两晋之交唯一能够逆天改命的晋将是谁?

-这种“放弃自己人”的建议,什么时候都不要说。一旦“胡汉三”回来了,你这辈子都处于被动之中;就算人家没被救回来,你在别人的眼中也是个冷血分子。

三 “散装”的江东是怎样被一步步拿下的?

-政治家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抓住你的弱点和利益诉求,在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上来回切换做文章,最终让你定期出人出钱去为他买单。

四 寒门是怎样出贵子的?

-什么样的贵人帮扶你的概率更大呢?同乡、同师、有“共同爱好、共同奋斗经历、曾经共同阶级”的人,是我们进行规划的重要参考。

-对您有什么启发吗?

想法: 善用工具人

第7战 王敦 苏峻之乱:走火入魔的门阀的自救之路

-政治家的本质就是抓住你的弱点和利益诉求,在眼前和较长的时间段上来回切换做文章,最终让你们定期出人出钱去为他买单。

想法: 有道理

二 生殖能力对于改朝换代的重大意义

-一般来讲,政治斗争更多时候是场零和博弈,有受益的就有吃亏的,所以各个阶级、集团之间通常是势同水火。
但王导却有一种本事,就是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来回游走,借东家的力去打西家,在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同时,还让各利益集团都念着他的好。

-搞政治不是混黑道,谁最狠,谁最让人心惊胆战,谁就最厉害。
当你失去底线,也就失去了所有利益集团对你的长远预期与合作打算。

想法: 不光是搞政治,职场也是

三 建康保卫战

-为什么这片土地会一直诞生这样的华夏脊梁呢?因为我们是“灵者为先”的民族。
总会有一些实践型的天纵英才,在摸爬滚打后发现真正能做成事的法门。
中国人做事的理念说到底是什么呢?是实事求是、踏实做事、好好做人。

-为什么这片土地会一直诞生这样的华夏脊梁呢?因为我们是“灵者为先”的民族。
总会有一些实践型的天纵英才,在摸爬滚打后发现真正能做成事的法门。
中国人做事的理念说到底是什么呢?是实事求是、踏实做事、好好做人。

想法: 一直有个问题,想和做到底怎么平衡,或者说,计划和执行怎么平衡,谁能解惑

四 “上寿”和“下寿”对于大才分别意味着什么?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你获得的成功更多不是你在短期内能爆发出怎样的小宇宙,而是在你开窍后,在正确的路线上越走越远,势能会产生复利效应,最终将你带到那个高高的山尖上

七 门阀内战和平演变,十年大乱终见消弭

-王导以极高的姿态,将王家后生都圈到东厢让郗鉴随便挑,郗鉴选中了光着肚子躺在床上一脸无所谓的王羲之。

想法: 羲之兄。又见面了。

-哪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爱情,完美的爱情大抵不过是优越的物质、相同的阶级、搭调的爱好以及爱情的结晶。如果说真的有“只羡鸳鸯不羡仙”,说的应该就是王羲之和郗璿这样的伴侣和这样的人生吧。

-在陶侃治下,所有的军资、器仗、牛马、舟船都有详细的账目,陶侃回封国前,封印仓库,把钥匙交给了王愆期,然后登舟离去,大丈夫来去明白,朝野称为美谈。

想法: 牛逼啊

第8战 桓温灭蜀:桓家崛起的底蕴

-桓温这辈子,一直在做算术题,基本每次出手都已是八九不离十了。

想法: 先做了再说也没错,预期不要太高,哪怕是为了排除一个错误选项

第9战 石虎肆虐:超长待机的“狮驼岭”吃人算法之谜

-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讲的故事,通常都是有寓意的。人越多,场合越大,他想表达的政治意味越浓。话里话外要么是在扶持或打压某个群体,要么就是在进行他未来方向的试探。

二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套路都没用

-万物皆有其道!如果投降者已放下武器,那就应该给人家活下去的机会。

-又过了两代,族长迁那率族人内附而被东汉嘉奖,被封为西羌校尉、归顺王,迁徙至南安赤亭。
到了汉魏禅代时期,羌族的族长姚柯回成了魏国的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姚家算是羌人中并不多见的始终与中原统治者走得很近的羌人。
姚柯回生了姚弋仲,这小子年少英毅,不经营产业,专门经营人,颇有威重,深得羌人之心。
永嘉之乱时,姚弋仲东迁榆眉(今陕西千阳县东),胡汉相随者数万人,姚弋仲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这是祖祖辈辈跟汉人混久了,开始有想法了。
后来匈奴屠各被打出并州,刘曜在关中立住了脚,姚弋仲发现还是打不过,于是又当了刘曜的平西将军,率队伍迁回了陇西。
再后来石虎剿灭了屠各人,姚弋仲对石虎说:“陇上坏人多,性子野,您最好把这里的豪强和异族不安定分子都迁河北去!”[插图]
于是,石虎把前赵的文武官员、关东流民、秦州和雍州的大族九千余人迁到了襄国,又把氐族、羌族十五万落迁到了司州和冀州。

四 家族如何才能代有才人出?

-知道狂飙突进很容易,知道赌越来越大的局很容易,但懂得克制、学会刹车很难。

-人生是概率性游戏,而不是确定性游戏。一个人能为后代做的,是给他们一个稳定、基本的世面和教育平台,而不是跌落凡尘后再从零开始。如果这样的话,家族再度雄起的概率,也许就从百分之十跌到百分之一了。

五 独生子女没成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只要输不起,教育动作就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

-优质的教育其实永远是一个人的底色,除此之外更要在最无情的社会环境中历练!一个人要经历的那些痛苦、悲伤、血泪,都不可能是无痛的,甚至残酷到可能会摧垮他,但那都是他的人生!

-石虎这个恶魔,是华夏走到这一历史时刻的一大超级劫数!他的暴虐程度,超过了他之前所有出场过的人王、地主,空前!绝后!他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华五千年的暴虐之首!
这个嗜杀、好色、好大喜功、暴虐四海的大魔王,把整个中国北方变成了人间地狱!
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石虎如此肆虐,却没有人起义反抗他呢?因为这个大魔王是个顶级的民族斗争高手,他在他的“好叔叔”石勒身边的二十年一直在学习。

第10战 冉闵屠羯:少年闵的奇幻漂流

-永远不要太相信朋友,要学会如何利用敌人。
人们的心理预期,永远是希望从朋友那里得到,而害怕在敌人那里失去。朋友往往会期望从你这里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还会因为嫉妒而内心愤愤不平。
相反,敌人却对你并不存在任何奢望,一切都无所谓,但当他从你这里得到一点点恩惠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从而感激涕零。如果是大恩惠则效果更加明显,比如说赦免一个人的死罪,他就会死心塌地追随你。
当你有着绝对的优势时,如果选择宽恕你的敌人,那么这个敌人是能够当一把好枪用的!因为大出意外的敌人为了向你示好,会尽心竭力地使出浑身解数。化敌为友,你往往能获取更可靠的“友谊”。
宽恕敌人并不是说你要当个老好人去养虎为患,“子系中山狼”的事从来不是少数。“化敌为友”的目的是要让“敌”为你所用、为你付出,而不是老好人似的宽恕他、养着他,让他有时间想起双方当初那些互撕的过往。
表达对你的爱,就得让对方付出。你的敌人为你越表现、越付出,他就越不记得当初的那些恨。牢靠的关系是在互相付出中巩固的,而不是你舍不得用他,把他养成不知感恩的“爷爷奶奶”。

二 北方混战的大幕拉开

-事是干出来的!天天空谈有什么用!得实事求是!

想法: 空谈一方面迎合环境,另外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殷浩的姿态是摆得很足的,但他的人生也给后人提了一个醒:年轻人上来真的别干大项目。
就算是诸葛丞相,刘备也是先让他从军师中郎将干起,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军粮赋税以充军实,一步步地做了十多年的具体事务的。
如果空谈理论好多年,刚参加工作就上马大项目,肯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因为所有具体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时间去一点点领悟和消化,根本搭不了空中楼阁。

想法: 让我想起了某人

第11战 桓温北伐:风云际会后的北国兴与衰,时运锁死下的南国天花板

-个人仅仅是个人,一个人之所以站在了潮头,是得到了远非自己所能掌控的时运放大之功。莫膨胀,多谦卑,常思量。

想法: 嗯嗯嗯

-时运不在时,我们可以边苦练内功边等待时运,就算时运不来,我们仍能稳稳地逐日向前。况且很多问题不需要我们出手,时间会帮我们解决问题

-南方“出仕必看门第,论道必为清谈”

二 我若不为此,卿辈哪得坐谈?

-桓温与同僚们登上大船遥望中原,慨叹道:“使我神州大地沉沦,百年基业变为废墟,王衍这群天天清谈的闲人必须承担责任!”

想法: 纸上谈兵害国,害项目,害人

-刘惔看见桓温一身戎装,问道:“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温回道:“我若不这样扛起这个国家,你们这些人哪可能坐在这里无忧无虑地清谈!”

想法: 这一段记下来

五 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

-论积淀,慕容氏是最早实现汉化的异族政权;论时运,原来的羯赵被灭族,被石勒、石虎迁徙过来的“六夷”返乡并损失大半,河北的汉人底子被前燕接收。
无论是人口、政权的成熟度,还是几十年来亲汉的好口碑,慕容氏的前燕都算是这乱世中更有希望第一个摸到终结乱世命门的政权。
但很遗憾,慕容氏最终成为麻将桌上给前秦和北魏各自点炮的好上家。

-官僚阶层认可的是慕容恪这个人,所谓“莫敢犯者”也是因为对慕容恪不好意思。但对这个国家,整个官僚系统没有感恩之心。

想法: 小吏牛逼

-压力太大不是好事,会使人崩溃,使团队产生离心力,使人身体素质大幅度下滑,使创造力整体枯竭;没有压力更不是什么好事,当一个人信奉所谓快乐工作没有惩罚时,整个团队会迅速变得心浮气躁,效率低下。
人们将一直并永远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是世界的惯常之理。
当所有人都在私吞国家户口、往国家机器中安插白吃饭的关系户时,在这个没有惩罚的机制下,就会变得理所应当。

第12战 雄主的膨胀之路:“开其慧”“助其狂”的两种选择

-因为苻坚的看重,慕容垂父子迅速成了关中地区的大人物,所谓“关中士民素闻垂父子名,皆向慕之”。而且苻坚、慕容垂这哥俩还创造了一个成语,叫“一见倾心”。
和学历史的女孩表白时不要用这个词,因为原型是俩老爷们。

-真正高手做的局,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给对方几个选项,无论对方选哪个,都逃不过被推下悬崖的结局……

二 由金刀计拆解做局的本质

-从概念上来说,所有做局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以及要兜售产品的价值,但要通过种种方式弄晕对手,使其不明产品价值,自己再来赚这个差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做局的本质,是利用自己和对手的信息不对称达到己方目的。

想法: 信息不对称,忽悠

-这是做局的第一个条件:对方云里雾里,自己掌控所有信息。无论多聪明的人,当他不能掌控所有信息时,都是谈不上什么做局的,因为一旦掌控不了的环节失败或被拆穿,他都将极其被动。

-现在,再来复盘一下“做局”的要素和技巧。
1.做局的本质是利用自己和对手的信息不对称达到目的。
2.可行性在于做局者对比目标有着超出维度的优势。(比如高级领导对下属,庄家对散户,情场高手对情窦初开的新手等。)
3.逼迫对手掉入做局者圈套的方式通常是利用恐惧和贪婪。
利用恐惧去做局的依据是做局者掌握着目标的生死(比如王猛挤兑慕容垂)、目标的名誉(比如裸聊、裸贷)、目标的利益(比如职场霸凌员工)等。
利用贪婪去做局的依据是做局者能通过钱和色,提供给目标一个远超他承受能力的巨大诱惑。(比如各种诈骗的本源。)
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1.当你发现彼此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尤其对方有意或“无意”地不提供给你这件事的全貌,这就是具备了被人做局的基础,要小心。
2.如果能力、权力、金钱比你高一个维度的人突然找到你去合伙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可以参与,但别陷得太深,更不要搭上身家和自己。因为人家优势比你大太多,随便一出招就能把你挤下悬崖,你没有翻身的机会。
3.这个时代没有人可以随意剥夺你的生命,也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或事业值得你被恐惧所支配和凌辱。当你被人威胁着一步步走入别人安排的选项中时,记住你随时有机会跳出来,无论是换工作还是与人撕破脸,没有什么可怕的。
4.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实力水平,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匹配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个月挣一万元,就绝对不会有十万元的机会轻而易举地砸在你头上,更别指望美女会对你投怀送抱。但当这些出现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奔着你月入一万元去那么简单了。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能而困人,不能容人,不敛才智,以能盖人,此皆薄福之相。

三 “若玄德之遇孔明”的真正底色

-能不能打赢敌人是不一定的,是拿不准的,敌人的规模、士气、将领、辎重、政局等,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在里面。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这边,你只能做到把自己打造成铁板一块,无法战胜,然后等着敌人可以被战胜。

七 公元376年,终结“五胡时代”的棋子被埋下了

-桓大司马用一生时间囊括了整个中国南方,这位一生实干不犯错的南国柱石极其可贵地给这条千里江防注入了精干务实之气

第13战 淝水之战:“摆拍仁主”与“网红门阀”的春秋笔法

-高手会调整词语的说法和性质,对一个人物进行曲解和包装,比如卖淫小姐和失足妇女说的是同一个群体,比如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助纣为虐的乱徒说的是同一个群体,再比如本土资本家和民族企业家说的还是同一个群体。词语一变,味道就全变了。
高手通常不改事实,因为真实的历史通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全部隐瞒的,总会有些蛛丝马迹泄漏出来。他们最多会删一些不想加入的内容来以偏概全。真实的全貌,往往是另一种样子。

四 “陷阵”为什么会在战场上立大功?

-所谓的“每临大事有静气”,是指遇到大事、要事后能够将心中的惊惶与情绪压住,该做什么做什么

-自古名将遇到夜惊都很镇静,这种镇静不是夜里营中乱了以后名将到处溜达,喜笑颜开地表示很轻松,而是保持军中大帐绝对的静默,和平时一样。

二 “礼遇弥重”,智者屠龙的杀人技

-领导有时候会给某人不适合他能力和底蕴的恩赏与待遇,静静地看着他膨胀骄纵,自绝于大众,然后“替天行道”拿掉他。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个永远躲不过去的命题。它不仅是可以时刻提醒自己的座右铭,还是智者屠龙的杀人技。

三 “火烧上方谷”的历史原型

-不知道苻坚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是想表达他这些年没亏待慕容冲呢,还是想表达“看看当年你跟我玩角色扮演时穿的这件衣服,我还不知道你小子,再不退兵我可把硬盘公布了啊”!

想法: 牛逼啊小吏

四 一边在坠落,一边在升起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代价,是时时刻刻要盯着易躲的明枪和难防的暗箭。这是一份苦修的工作,不可能会有潇洒的生活。

-苻坚死前怒骂姚苌的那句“五胡次序,无汝羌名”,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所谓“五胡乱华”中的“五胡”也是自此而来。
那么,“五胡”究竟是哪“五胡”呢?真的是很多书中解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吗?

第15战 拓跋珪复国之谜:揭开北魏被掩盖的历史

-当上司说出“我虽然会恨你,但我还是知道你对我好”这句话的时候,千万别再对他推心置腹,这句话本身已经说明他听到不同意见时会对你产生怒气。

-坏消息尽量不要由你去公布,就算是你责任所在、义不容辞,那也要直话拐个弯儿说,冷话焐热了说。或者准确地说,任何人都不值得你去冒风险直来直去,涉及人性层面的时候,多些下限思维。

第16战 参合陂之战:北魏与后燕的终极对决

-人口!人口!无论是文明还是野蛮,无论是“礼义廉耻”还是“虽远必诛”,这一切一切的底色与支撑,都是人口!

-劣势者,是被调动的一方;优势者,是调动别人的一方。

四 送死的是悟空,背黑锅的一定是师父

-创业圈里有句很著名的话:好创意一分钱都不值。
总有人梦想着凭创意入股,但实际上这样那样的好创意已经有成千上万人想出来了,关键是怎么让创意一步步落地并具有竞争力地生存下去。看出来和做成功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为皇后,其态度是具有一锤定音效果的,是应该在最后关头出来表态的,而不是开局就把王炸砸出去。

-精明这东西,不可外露。一是易遭嫉妒,二是易触碰他人利益。既什么都能看出来,又什么都改变不了,还满世界告诉别人自己能看出来的人,是最傻的。

-既得利益群体的阶层板结已经形成,要想让他们把好处吐出来,简直是痴心妄想。

-政治算法的第一考量,是远期利益和局面稳定。一旦个人感情与好恶穿插了进来,就一定不是最优解。
感情的补偿和结算,可以拿钱去处理,千万不要拿权力和资源去换。

六 北方的权力游戏开始落幕

-“五胡第一棒”的匈奴屠各,团结“六夷”“杂胡”成立了“单于台”;但在具有氐族背景的刘乂被杀掉后,“六夷”“杂胡”投奔了石勒,匈奴汉开始衰落。
“五胡第二棒”的“杂胡”羯赵,团结所有“杂胡”去奴役汉人,但在“杂胡”之间,氐、羌、乌桓等族林立,分明各怀异心,终在石虎死后被其汉人养孙冉闵展开民族屠杀,羯赵就此退下历史舞台。
“五胡第三棒”的慕容鲜卑,靠着庞大的本族体量团结了河北汉人雄踞关东;但由于内部的贪腐朽烂,最终倒在了自己身上,没能来得及对关东“杂胡”进行汉化编户。
“五胡第四棒”的氐苻,虽然将各族迁入关中,但并没有最终将慕容鲜卑、姚羌等异族部落进行离散编户,仅在遥远的代北对拓跋部做了部落离散的试点,淝水之战后,未被离散的各族部落纷纷雄起走向复国。
“五胡第五棒”的拓跋鲜卑,其首领拓跋珪站在苻坚和慕容垂这两位绝代双骄的肩膀上,又一次扫平了关东,但这次拓跋珪完成了前“四胡”从未完成的艰巨任务。

第17战 桓玄篡晋:早悟夜宴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

-江左重玄学,重虚无,重思想解放,但谈玄论道的出发点却是物质。必须得有起保护罩作用的雄才撑起江左的穹顶,才能维持住高门名士们仰望苍穹后的万物皆空。
自古文无第一,想要怎么说都是可以有理的,这确实是可以“空”的,是可以“虚无”的,因为这东西不用兑现。说白了,就是不用负责。更重要的是,只要不来真的,名士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最终解释权”,能够随时根据自身的优势调整规则。
真等丢人现眼出现问题了,长嘴是干什么的?可以接着口若悬河、创造新概念啊!想想王衍的“信口雌黄”是怎么来的?
总之,一个人只要位高权重、田产无边,就是天天光着屁股满地跑那都是“以天为盖地为席”的“魏晋风流”。反之,佃户吴老二别说光屁股了,他往寡妇家看一眼那都是臭流氓。

-税收、安保、卫生、城防、练兵、造船、门阀间的协调、皇室间的沟通,这些东西都是不空的,是具体的,是需要务实的人去操心的。这都是要结果的,是需要兑现的,是闭环的。

想法: 做项目的时候,有些人只谈计划,只分析,不参与具体执行,跟谈玄也没什么区别。

二 永远不要走敌人帮你规划的道路

-高门望族乃至任何一个大的组织和经济体最重要的算法,就是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四 5世纪伊始,桓家夺回荆州

-通常,只有当占据着绝对优势时才能对下面的不同势力进行息事宁人的沟通。当三股势力一样大的时候根本无法调和,还是要先角逐出来一个绝对老大的。
这个过程不完成,就形成不了对外的合力;而且这个过程时间越短,对三方实力总量消耗越小。任何做大的组织和联盟,都是有一个舵手领航的。

五 京口“气吞万里如虎”登场的时代契机

-政治舞台不太适合年轻人当主演。没有极强的政治天赋与敏感度,年轻人掌权往往会祸国殃民。
因为他不知道现有的政治生态是由哪些利益集团均势组成的;他不知道每一个政治动作的背后,会牵动多少势力的利益;他更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那些棱角和锐气,都是这个赛场上的大忌讳,别人能轻易猜出他的想法,利用他的喜好与愤怒。
年轻人在政局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爆破手和替罪羊。老政客们放手任用年轻人,往往最大的目的就是靠着这捅新鲜的火药去炸开一条新道路;同时,让这些爆破手和要铲除的利益集团同归于尽。

六 百岁光阴弹指过,两晋悲歌终了

-不要在别人规定好的赛道里像个转笼里疲于奔命的小白鼠,退下来,想明白,找好自己的优势点,重开一局游戏吧!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微信收款码
微信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

目录